我的外设进化之路
看到这个标题,可能大家会认为机械键盘,不是都是通用的吗?我改下键不就好了?但是我却不这么认为,一般的机械键盘,对于MacOS来说,其实是很难匹配的。你会发现Windows的键位和Mac还是有很大出入的。
不适应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:
- 键位不一致
- 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设置自定义按键
- 自己的肌肉对于键盘需要有特殊记忆,而且是长期形成的,最早可以追溯到读书时代打机时候
- 酷炫一点,提升自己的打码激情,但是又不能花里胡哨。同时要低调奢华有内涵😅
mac演化之路
所以,作为一个以前的Win党,现在的Mac党来说,市面上很多键盘都是渣渣。敢这么说是因为在互联网公司呆着周围基本人手机械键盘,也体验过很多。但是都不符合预期,一个是键位不行,第二个是不符合自己的设定,导致我拿苹果的妙控键盘狠狠撸了两年代码。
第一台mac电脑是老款的mbp,128G渣渣版,那个时候还在读大学是拿实习工资买的。后面2018年2月开始腾讯里面开始有mac电脑申请了,借着需求申请了一台顶配的iMac,作为第一次使用27寸iMac电脑的渣渣,觉得还是爽。显示器也是很细腻,没有外置主机的感觉也是超棒的。当然我也尝试往电脑装dota2🤣,后面因为公司网络原因放弃了。代理能绕晕,而且mac打游戏确实也不爽。
再后来,原来的Thinkpad笔记本退役了,换了一台新的MBP,以为带bar的键盘会很辣鸡,上手后发现还不错。这个时候还是使用的笔记本自带的键盘,还有iMac也是用的自带的苹果的妙控键盘。但是觉得苹果的妙控鼠标不好用,自己的手太大了,苹果的鼠标太小了,握不住。大手还是需要大鼠标才能掌握呀,嗯我喜欢大的🤓。
所以自己就有了两台mac的电脑了,台式笔记本都有。新入职的同学应该是没有iMac的了,属于历史遗留,据说是部门预算,IT部门不包。
- 苹果 IMAC(27 英寸/4.2GHz 四核 Intel Core i7 处理器/16GB/512GB 固态硬盘/Radeon Pro 580 图形处理器,配备 8GB 显存)
- 苹果 MacBook Pro (15寸 / 2.6GHz 六核九代 Intel Core i7 / Radeon Pro 555X,4GB GDDR5 显存 / 16GB/256GB 固态硬盘)
2020-9 笔记本当家
最近的变动是换了工作环境,需要经常出差。考虑到今年疫情开始就没怎么用过iMac了,基本属于吃灰状态,毕竟需要经常移动,而且两台电脑的话,iMac又不能给MBP投屏或者作为外置显示器用(这个真的研究了很久,最后找客服问过,这个型号的iMac不支持投屏)。所以就只剩下一种出路,就是MBP+外置显示器了,这也是现在普通开发的标配模式,使用体验感觉蛮不错。
不推荐mbp/iMac两台电脑一起用,你会崩溃的,而且数据同步容易丢,例如某个commit忘了同步,可能就是一次事故。
性价比最高的Mac机械键盘,说是keychron K2应该是没错的,这个价位蓝牙5.0的配置挺高,主要是蓝牙5.0连接速度很快,基本没什么感觉到切换设备的延迟,在Mac机械键盘还是很能扛打的
键盘
说回键盘,之前用的苹果的秒控键盘还是不爽,笔记太薄了,没有敲击的体验,很怀念以前青轴那种清脆的段落音。反正不爽了两年了,直到最近油管看到一款keychron键盘,看了下评测觉得真的还不错。准备打造自己的移动办公设备体系了
- mbp作为主力机器
- 搭配无线机械键盘和苹果触摸板(放弃鼠标了,毕竟2年了自己习惯了苹果的触摸板了)
- 机械键盘键位需要跟苹果高度一致,不想要学习和去适应键盘,不然就不想买了
说到这里其实还有一个选择,就是HHKB。但是对自己来说,还是接受不了没有上下左右四个键的布局,毕竟写代码或者DEBUG的时候,基本就是在去找代码的路上,如果要结合Fn键盘,就相当于手要停下来。还有是觉得HHKB性价比并不高。
我觉得一个后台开发或者运维会更加适合HHKB,因为HHKB感觉就是为了vim而生的。后面实在太喜欢HHKB的轴体了,适应了几个月就完全转变过来了
- mac系统,mac键盘或者布局类似的键盘
- linux系统,HHKB
- windows系统,大部分市面的机械键盘
作为一个还有点挑剔的人,遇到了keychron,也是觉得非常适合打代码,推荐青轴而不是茶轴,毕竟代码跟打字很像其实。最后,JD还是很厉害的,这个键盘可以作为国货之光了。
附上开箱图
购买链接,我真的没有收钱2333
2022-1 HHKB
闲下来有时间折腾一下外设,传说中的程序猿的终极键盘,我也了解一些历史,比如HHKB跟苹果早起键盘布局其实是很像的。如下图
熟悉了两天后发现其实HHKB的键盘布局一个是学习适应新键盘的成本比较大,其次是如果适应了HHKB那么重新用回传统的键盘估计还是不适用,也就是说会很容易陷入“围城”的境地。但是熟悉了键位之后其实觉得更少的键位会让我更加“专注”在手头上,手腕更少的移动。
毕竟键盘布局是欧美开始出现的,我们现在用的基本也是US美式键盘布局。然后慢慢过渡到Vim的键位,VSCode有一个Vim的插件可以用,习惯之后觉得编码确实很高效,快捷键用的飞起,但是多程序一起开发现会出现“卡机”的情况,特别是在做小程序开发,本地3个VSCode窗口,小程序开发工具,Chrome,微信/企微等等软件一起跑的时候16G内存经常爆满,然后Vim插件没响应,多次这种情况后就放弃了Vim插件,改为Mac原生支持的Emacs的一些快捷键的键位做光标移动。现在感觉还不错。
现在的外设,包括无线黑色HHKB(新款支持蓝牙4.2连接更稳定省电,不要买3.0的版本据说有坑),还有万年雷蛇有限鼠标和一个用剩的MagicTrackpad,暂时够用了。触摸板是公司福利属于白嫖,用于窗口和程序切换之类的习惯后还挺爽,当然键盘挂笔记本上其实笔记本自带的触摸板也够用。我是因为在家的时候显示器被柜子顶部挡住了升不上去,把笔记本放显示器下会挡住所以疫情开始居家办公后搞了一个MagicTrackpad触摸板,不然这个触摸板确实可以吃土了。
现在的心态就是追求外设越少越好,有那么点退烧的感觉,这一点跟HHKB的设计想法相符,越简单稳定越好。电脑软件每年更新,不变的是外设跟你的匹配程度,基于这一套也打算不再更换了,3年内可以说基本够用了
还有HHKB被诟病最多的方向键,因为没有方向键的存在所以需要用Ctrl+f/b
做光标的前后移动,Ctrl+n/p
做光标的上下切换,这个只能在输入的时候才有用,如果是VSCode或者其他的上下左右选择其实是无效的。
综上:HHKB适合一开始就用上的同学,而且后面大概率跟其他键盘切换使用其实是冲突的。HHKB最好我认为是它的轴体,确实比一般的机械键盘柔和很多。
如果你习惯把键盘架在笔记本上,可以用Karabiner,有个选项当你笔记本连上了配置的键盘,笔记本内置的键盘会失效,这样键盘架笔记本上不会误触。
最后附上HHKB外壳,手感摸起来真的是享受,包装外壳都值99分
罗技Master3
据说是最高的办公鼠标,手感也很不错,试了一下同事的发现还不错。主要是无线+辅助键,感觉比雷蛇的好用点,推荐。最终成型装备如下,触摸板可看情况移除,罗技Master3自带屏幕移动等操作,而且Control+1~7
也足够切换窗口了。
